各種疑難雜症都可以詢問唷

Google

廣告歡迎索取

2007年10月27日 星期六

保守、太積極都不利財富累積

採取分散投資 有效降低投資風險

投資理財時,不要以為定期存款是「最安全」的工具,因為定存無法有效打敗通貨膨脹;也不要過度依賴單一國家市場基金,因為波動風險可能過高。投資人應依據自己的需要,與資產的特性,做出適當的規劃。

資產在一夜間倍增,應是不錯的美夢,但有多少人可以忍受資產以同等的速度消失?投資策略過猶不及,都可能會使得你的資產曝露在風險中,因此,投資時必須要做適當的風險控管。風險,是投資理財時必須面對的課題。因為,投資時有漲有跌,有急漲也會急跌,這種波動風險會讓個人財富一夕間迅速翻盤,市場變動劇烈會使投資人患得患失,變得對投資卻步,乾脆把錢都存進銀行、持有現金,總認為可以因此避開金融市場的上下震盪。

長期來看 定存不見得「安全」
為了避開波動,銀行存款看起來是最安全的了:你存進去的每一塊錢都可以確定收回,沒有價值波動的顧慮,對於短期間需要用錢的人,資金運用彈性十足。但長期來看,現金、定期存款並非有利的理財工具,投資在貨幣市場或存放定存都會有風險。因為持續的通貨膨脹將使你的實質購買力降低。簡言之,就是花同樣的錢,卻因為通貨膨脹,可以買的東西卻變少了。
像最近台灣的物價上漲,原本小盒鮮奶只花二十元就能買到,現在卻要花二十五元,通貨膨脹蠢蠢欲動,如果只靠銀行存款,靠利息讓資產增值,將無法跟上通膨的腳步,就會落入「錢越來越薄」的情況。
通貨膨脹不是一般人能夠控制的,但採取適當的因應策略,卻是一般人所能控制的。對抗物價上漲,即使只是面對輕微的通貨膨脹,我們必採取適當的投資策略以維持實質購買力。一般人應考慮所能承受的風險的程度和報酬目標後,決定哪種金融資產的組合最可能對抗通貨膨脹。

對抗通膨 要積極理財
一般而言,銀行存款即使可以避免短期的損失,但長期而言無法像股票或不動產等資產,提供資產增值的能力。如此一來,看似最「安全」的銀行存款,反而連保值性都沒有。那麼,在投資理財中,改採積極的策略,會如何呢?像是許多新興市場中的單一國家基金,最近一、二年,都有高達兩位數的高報酬吸引力,已開發國家通常難以匹敵,使得許多投資人積極搶進。
高報酬率雖然誘人,但投資於單一國家的基金也挾帶極高風險,只要快速瀏覽過去十年來,部分亞洲市場的指數報酬率波動區間,便可看出其戲劇化的歷程:在獲利最豐碩的一年當中,韓國市場的投資人可賺取高達一七五%的報酬,但在最黯淡的一年中卻損失了七十四%的資產,若以十年間的年平均報酬率來看,竟只有一%!不僅韓國如此,台灣、新加坡也都劇幅波動。

投資單一國家基金 潛藏風險
儘管一些國家如巴西、墨西哥,十年來的年平均報酬可達十二%、十五%等相對高的報酬率,但投資時無可避免必須要經歷大幅波動,如果投資期限不夠長,或是不能忍受市場的短期波動,很可能因為害怕虧損的情緒就提前出場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儘管新興市場的長期成長期潛力十足,但把大部分的資產投入單一國家基金,最後可能會以高波動率與低報酬率、最差的組合收場。
如果要在股市採取積極的投資策略,選擇分散投資於多國的股票型基金,應是較好的選擇。像MSCI新興市場指數結合報酬率介於八十二%至負五十%之間的二十五個國家,卻可為投資人提供每年平均八%的報酬率。同一段時間,MSCI世界指數不僅波動率只有十四%,但每年平均報酬率卻可達九%。
極度保守或過度積極的投資方法,都不利於投資人累積財富:太保守將無法打敗通貨膨脹,會使資產縮水;太積極會使資產曝露在波動風險之中。聯博相信,透過有紀律、長期、並分散的投資,透過均衡投資於成長型股與價值型股票、並投資於全球型或區域型的股票型基金,或者均衡配置於股票與債券,可以適當控制風險,才是投資人穩健致富的最佳選擇。

沒有留言: